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真题(文史哲)
一、单选题
1.《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下列诗句中采用“比”的手法的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b.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d.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下列说法不符合《离骚》这一特点的是:( )
a.擅长叙述客观事物
b.擅用香草美人意象
c.采用大量神话故事
d.主观感情色彩强烈
3.《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下列诗句中,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意相近的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c.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对上一题中《行行重行行》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
a.远行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
b.远行在外的游子对自己功业理想的追求。
c.主人公远游在外,久难归还,思乡情切。
d.主人公思念远游在外、久不归还的亲人。
5.阮籍《咏怀》其一:“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豆叶),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含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对诗中“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两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借自然之最物,表达人世的艰辛与生命的脆弱。
b.从春天到秋天,自然界的生命从繁华走向凋零。
c.借自然景物的盛衰,表达了归隐于山林的快乐。
d.首句是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演化而来的。
6.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有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与“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句意最相近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7.“飘逸”和“沉郁”分别是前人对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概括,下列李杜描写战事的诗句中,属于杜甫的诗( )
a.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b.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土卧龙沙。
c.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d.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8.柳宗元《渔翁》“渔翁傍夜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诗歌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鲜活生动,引发读者无限遐思。
b.诗中视觉所见和听觉所闻超越了有限性,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c.诗中渔翁唤醒了山水,看到了天际,表现了其听觉和视觉的超常性。
d.诗歌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渔翁逍遥自在、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
(完整试题及答案请下载文档……)
本文由用户:艺考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eli.yktime.cn/4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