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要了解的摄影基础

之前我开了一个头,说会不定期的写一些关于摄影的基础,这些内容对于那些有经验的摄影师来说可能就像是条件反射一般的基础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却是必须要掌握的。

学习这些基础并不能帮你拍出更好看的照片,我也不会去写什么让你学了什么就变大师之类的文章。没有什么技能是可以速成的,那些网上流传的所谓速成宝典不过是自娱自乐。任何技能的练成都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

学习基础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明白影像构成的原理,知道一张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以及面对突发环境要用怎样的设置去应对。只有基础都掌握了才能让我们的拍摄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加入更多属于自我的内容。

上一课我说了 aperture,光圈,对于光圈的认识,很多初学者可能停留在大光圈能够拍出虚化背景的层面。

第一课:a for aperture(光圈)

photo by carlos domínguez on unsplash

今天我就来说说第二课:

b for bokeh(虚化)

虚化,顾名思义,就是不清楚,就是模糊。那么,为什么会模糊?

因为模糊的地方在景深之外。

在这张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景深范围在中间那只蝴蝶身上,而前后的蝴蝶都在景深范围之外,所以被虚化了。

在上一课里我说了光圈可以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那么景深前后被虚化的范围就大,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广,那么景深前后被虚化的范围就小。

光圈会影响景深这个不难理解,在上一篇中我也举了一个可能不恰当但是很通俗的例子,就是我们这些近视的同学,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有的时候想要看的清楚一点儿,就会不自觉的把眼睛眯起来。眯眼就好像把光圈缩小,这样景深就光了,看东西自然会清楚一些。

当然这只是一个通俗的例子,涉及到人体科学远没有这么简单。

下面两张图可以直观的表现在同等焦段环境下不同光圈所带来的景深差距:

image via ilko allexandroff

image via ilko allexandroff

然而光圈并不是可以影响景深的唯一因素,控制景深除了光圈以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1、实际焦距

镜头的焦距越长,在同等大小光圈下景深就越浅。

下面两张图可以直观的表达同等光圈下不同焦距的虚化效果:

image via ilko allexandroff

image via ilko allexandroff

知道了这个,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手机摄像头都标称自己有 f/1.8 甚至更大的光圈了,却依然拍不出像相机那样好看的散景呢?

因为我们平时所说的焦距其实是等效焦距,而实际焦距又由画幅决定。

手机的 cmos 画幅太小,因此手机摄影头的实际焦距太短了。

等效焦距一般以 135 画幅为基础,画幅越小,同等等效焦段下实际焦距就越短。

以 135 画幅下 28mm 镜头为例:

135 画幅 28mm 镜头的实际焦距就是 28mm;

aps-c 画幅的转换倍率为 1.6(或 1.5,不同品牌略有不同),则实际焦距为 17.5mm;

而手机(以 iphone 为例)的画幅为 1/3 英寸,转换倍率为 7.21,所以即使它的镜头是等效 28mm 焦段,实际焦距就只有很短的 3.9mm;

同样是 28mm 的焦段,全画幅的实际焦距就是 28mm,而手机就只有 3.9mm,远小于全画幅,所以也就拍不出那样好看的虚化效果了。

至于现在很多手机所营造出来的那种人像模式的虚化,其实并不是光学直出的结果,而是双镜头以及软件模拟共同处理出来的结果,并不真实。

2、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当然这个距离有两种,一个是相机与主体之间的距离,一个是背景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首先来说相机与主体之间的距离,主体距离相机越近,同等光圈下景深就会越浅,还是用镜头上的景深尺来说明,下面两张图同样用了 f/16 的光圈,

在主体距离相机约 0.9m 左右的时候,我们看到即使光圈只有 f/16,但是它的景深范围也就在 0.8m-1m 范围左右。

而当主体距离相机大约在 3m 左右距离的时候,景深范围就达到了 2m – 5m 范围左右,景深的宽度远远高于主体在 0.9m 距离处。

这还只是 f/16 的光圈,如果是那种中长焦端人像头,再配上 f/1.2 这样的大光圈,主体要是在最近对焦处,那可真的是能拍出犹如发丝一般的景深范围。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主体距离相机越近,景深范围越小,反之,主体距离相机越远,景深范围就越大。

相对应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背景距离主体越近,背景也就距离景深范围越近,因此虚化不完全,背景距离主体越远,背景也就距离景深范围越远,被虚化的程度就高。

另外,虚化散景的形状和光圈叶片有关,一般来说光圈叶片数量越多它的散景形状就会越接近圆形,而有限光圈叶片可以形成等边 n 变形的散景,就像我上面举例子的那支 mc rokkor-pf 58mm f/1.4 镜头来说,它有六片叶片,因此可以拍出六边形的散景。

总结:

  • 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 2、相机距离主体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 3、实际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 (以上三条均在其他两项元素相等的环境下)

  • 4、背景距离主体越远,背景被虚化程度越高;

  • 5、画幅决定实际焦距,画幅越小,同等等效焦段实际焦距越短;

  • 6、光圈叶片决定散景形状。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想要拍出更好的虚化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使用更大的光圈;

  • 2、选择焦段较长的镜头(虽说 50mm 是标准头,但是 85-105mm 左右的焦段才是公认的人像头);

  • 3、拍摄者距离主体更近(制造更浅的景深);

  • 4、主体距离背景更远(让背景虚化的更完全);

  • 5、更大的传感器尺寸(为了更长的实际焦距)。

写在最后的是,无论是景深还是虚化,我们都不应该去一味的追求极致,所有的技术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根据你想要拍摄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才是我们学习技术的原因。

无论对什么类型的照片来说,

最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本文由用户:艺考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eli.yktime.cn/4450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