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通过字词或者是句子和段落,就可以构成一个故事或者组成一本书吗?应该不行。那该用什么来组成它们呢?答案是场景。没错,一个又一个的场景,一个接一个的场景。每一个场景都在基础上有所变化,所有的场景共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才有了故事。下面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如何搭建场景来写出美妙的作品。
你不可能不学字母表就会写字;也不可能不学写字就会写句子。同样,你不可能不写场景,就直接写出小说或回忆录。别小看这小小的智慧结晶。说起来结晶,这里有一个人人都能懂得的视觉比喻:当我想象一个故事的结构时,我就会把它想象成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个场景就是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那根把珍珠或者场景串起来的线,就是叙述、描绘或者其他任何能使读者理解故事世界的必要成分。
如同故事一样,场景也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场景会有很多目标:丰富或者揭示人物,戏剧化的关键瞬间,提供信息,增益主题,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以及连接前后两部分。场景是小说中直接地、戏剧化地展现事件如何“真实”发生的部分。场景就像是为戏剧准备的小型容器,当你写到你的人物去上班,这就像是演员走上了舞台。
故事写作
这给了读者一种富有洞察力的真实感,给了我们读小说或者回忆录的刺痛感,这里面还通常包含着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对抗和挣扎。场景暴露了人物最脆弱的部分,而且通常描绘了生活发生改变的瞬间。场景是故事中的私密空间,通过纳入情感因素,而使读者移情于人物。
所以说,场景是我们主要的写作工具,因为场景讲述的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而且会引起读者的担忧。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场景的类型。
行动场景:并非所有的场景都是行动场景——有的场景用来引入接下来的场景;有的揭示人物或者解释背景;有的解释设定信息;还有的用于在故事中移动人物的出场地点。行动场景用于满足读者对于接下来会发生戏剧性事件的期待。行动场景的开头一般会介绍设定的细节,描述出场人物的身体特征。这意味着作者可能会在开头耽误一点时间,以便让读者更能进入状态。有时这种介绍包含比较长的大段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然后,随着速度加快和冲突加剧,句子和段落会变得越来越短,细节也会被精简,只剩下最核心的那些。
定位球:指的是小说中结果揭晓的那个重要场景,其发生带有某种必然性。当其迫近,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这种场景在小说中必须出现,必须能提供那种美妙的期待感(不管是充满希望的还是恐惧担心的),这样才能保证读者继续读下去。比如在《天才瑞普利》中,汤姆谋杀了迪基·格林利夫,想要取而代之;在《乱世佳人》中亚特兰大的一场大火;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吉姆在万圣节之夜受到袭击。这类必要且有趣的场景是逐步形成的(比如小侦察兵不情愿地穿上了傻乎乎的戏服,而这最终使她逃过一劫),并且提供了满足期待的最终结果(比如终于逃出魔掌,战败,某人被杀死,凶手暴露或者被逮捕)。
后续结果:我们说场景是围绕冲突、目标和各种激情展开的,而后续或者一个场景的跟进就是基于情感和逻辑的了。后续结果可谓是一种余波,展示了场景的效果和影响。这是你的人物就其行为如何在情绪上和理智上进行反应的部分,然后会由此决定他的下一步,而这创造了另一个目标。与场景不同,后续结果并不是基于冲突的,尽管它也可以用来展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有另一个人物对主人公表示同情,或者作为一个被征询对象。
故事写作的有力工具
那么,如何描写场景?要点在这里。
●分析一下你的故事,看看其中是否包含编剧们称之为“试金石场景”的部分。如果你写的是一个剧本,那它就很有可能是出现在电影海报中的那一幕。
●场景中写到的某些经历应该是可以被分享的。如果你写了一个单人场景,那么这个场景的后续衍生需要直接影响到另一个人物。
●情绪是场景的心跳,应该能够被感知,是动人而且真实的。大部分的场景都包含情绪的反转。比如一个关于初次约会的场景,可能人物开始满怀期待,却以失望收场。或者开始怕得要命,最后却怀念不已。
●在场景的开始和结尾亮出你的真家伙。在买书之前,很多读者都会试读开篇的场景,以确保这个故事吸引人。而最好的结尾场景不仅需要对情节给出交代并收束好各条线索,同时也要写出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反转和改变,这样这些人物才会“萦绕”在读者的回忆中。
●避免写太多两个人物同时出现的场景。他们在故事中很容易吵起来。两人场景最适合的是短篇小说。所以你应该在场景中时不时地加入其他人物,不过要确保加进来的人是对实现场景任务有用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以悬而未决的形式结束某些场景。并不是每一幕的场景都需要结束得干净利落,或者装箱打包好。有时候它也可以暗示接下去的某种行动或后果,而不需要耗干最后一点能量。你可以以一种两难或悬而未决的状态结束,或者直接就此进入下一个场景。
●如果你选择在一章中写多个场景,那么在它们彼此有联系的情况下效果最好。同样能起到良好效果的是,把它们层层累积,在一章内达到故事的高潮。
本文由用户:艺考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eli.yktime.cn/4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