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生报考综合性大学好不好

报考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的好处
  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教育现实,谁想阻挡这个现实的发展已经不太容易了。但发展有快有慢,有强有弱。也就是说,不均衡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一种基本形态。这体现在学科建设的竞争、学术大师的产生、学术影响力的扩大、学科特色的追求上。可以说,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态势已经和正在形成。
  第一,依托综合优势,创建特色学科。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科的门类齐全、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武汉大学就是110个本科专业,这些学科彼此独立、相互依托、彼此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办艺术专业的根基。紧紧地抓住这个基础,开掘这个基础提供的可能的东西,艺术专业发展就有望开拓出一个新局;离开了这个基础,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就什么也不是。记得前些年,笔者在中国传媒大学开会,与曾庆瑞教授交流,他就羡慕地说:“武汉大学办艺术专业,具有我们这样的单科艺术院校不可比拟的学科优势。”他的谦逊的话语道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综合的学科优势。那么如何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办学特色?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寻找在探索。当然,这个优势首先体现在艺术专业学生的学分上。那就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领域以外的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其他专业的学分达16分以上才能毕业。也就是说,学校通过学分结构就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单科艺术院校的学习要求,从而保证了我们的学生必须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对其他学科保持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这个优势是所有综合性大学都具有的,如何在这个优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每个学校都在探索,在思考。北京大学办一个本科专业,影视编导专业,就试图把北大深厚的学术传统渗透到专业中去,并在招生形式上进行探索,一半学生按艺术类招收,一半学生按普遍类招收。东南大学是一个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这所学校的优势在工科,他们的本科专业设置就与工科具有非常强的关系,工业艺术设计、美术学和动画。这就使他们的本科专业获得坚实的其他学科的强力支撑。武汉大学有两个本科专业:戏剧影视表演和戏剧影视文学,如何办出特色呢?我们确立的方针就是以原创带动我们的本科教学,在学校学分结构框架下,我们设置了四门这两个专业的通开课,使这两个专业连通起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写剧本,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表演,让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每年我们都有上十个学生以剧本形式完成他们的毕业设计。
  第二,注重学科建设,争创学科高地。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众多,很多学科在全国都极具影响力,这对其他学科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艺术学科身处其中自然也会受到影响,相比于单科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有更强大的内驱力。这是由于他们自身环境造成的,同时他们也依托所在学校相邻相近学科来进行艺术学科的建设。全国综合性大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这些学校在短短的十来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单科艺术院校几十年也没有的成绩。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学科意识的强大,一方面他们借助了其他学科的力量。有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的学校有:厦门大学、南京大学。这两所学校也是充分整合了相邻相近学科的优势才取得如此突破的。另外通过自主增设获得博士招生的学校有: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这也是整合学校资源来进行学科优化布局的一种有益尝试,从而在短期内把整个学科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还有一些学校通过挂靠形式让有经验、有水平的导师获得博士生招生资格,这些学校有: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总之,通过上述工作,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具有博士招生权,这反过来对艺术学科本身的发展又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使得硕士生的出口加大,有利于在高端层次上培养本校艺术教师,还有利于全国专业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第三,注重学术积累,创建学术品牌。综合性大学非常重视学术积累,特别注重学术品牌的创建。沐染其中,艺术专业教师也受到深刻的影响与激励,那就是注重学术的原创和开拓性工作,试图推出一些可以和所在学校在全国地位相称的学术精品。这与单科艺术院校有很大不同,单科艺术院校的优势在办学历史和经验、人才培养与品牌上,学术建设似乎并没有成为他们的重点,不少学校和教师甚至轻视学术,更重实践,导致有“术”无“学”或者“术”多“学”少。综合性大学在学术建设上则有一种当仁不让的勇气,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日渐隆厚。在这方面,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不少学者推出了为学界所重的学术力作,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初步确立综合性大学在艺术研究领域独特的学术地位,可以说形成了与单科艺术院校双峰并峙的研究格局。笔者估计下一个十年,艺术界的学术精品、学术大师将会更多地在综合性大学中产生。笔者还估计,综合性大学将会以学术团队的面貌向学术界发起一拨又一拨的冲击,从而汇入中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思想文化创新大潮。
  第四,多方汲取营养,加强专业建设。先天不足可以说是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的共同特点,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师资匮乏,实践环节和机会相对偏少,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发展的步伐。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要想赢得社会认可和单科艺术院校的尊重,必须向两个“教师”学习,一个是单科艺术院校。它们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拥有丰富办学经验以及趋之若鹜的考生,形成了巨大的品牌优势。综合性大学必须谦恭地向他们学习,在内涵上苦下工夫,在尊重基本的艺术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形成自身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确保艺术专业的“专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和艺术作品的创作上取得突破。另一个就是国外的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校,这些学校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先锋意识和全球生源,随着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师资国际交流的频繁,综合性大学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机遇,研究这些大学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研究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吸收外来艺术教育的有益养料,确立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比较优势,从而获得一种国内单科艺术院校所欠缺的开放视野与心态。
  第五,立足本专业,辐射其他学科。一所综合性大学有一个好的艺术专业是这所学校的福气,也是全体学生的福气。所有的专业教师应该明确这样的意识,那就是竭尽全力来办好自己的专业。艺术专业办好了,它所发挥的作用就不是一个专业本身。办好艺术专业应有这样的眼光:那就是艺术专业是在整个学校的众多专业结构中的一个专业,它不是孤立的,而是开放的。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不能仅仅满足于艺术专业本身,而必须向全校各个专业辐射,向所有的学生辐射,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人生最后教育阶段的艺术薰陶,这个意义非同小可。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学生感性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其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民族创造能力的培育。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可能是所在学校的一个弱小专业,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一个强大专业所不具备的。不明白这一点,我们很可能将艺术专业办小了,办封闭了,只是在单科艺术院校某一个专业的基础上从量上增加一个专业,而看不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质的突变。
    作者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教授

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所面临的困难
  观念问题。这是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遇到的首要问题,要不要办?为什么办?办了何用?怀疑、质疑、无所谓、不屑一顾、可办可不办的目光是所有综合性大学都碰到过的。现在各大学的主要决策者,除偶然机缘接触过艺术外,他们大都是1952年到1995年中国高校在没有艺术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出来,大多对艺术教育没有感情,也不懂艺术教育,更没有享受到艺术教育对他们人生的惠泽,所以令其自身自生自灭是他们的普遍心态。所以改变现在的艺术教育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知水平,把它上升到对国家对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成为综合性大学办艺术教育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师资问题。没有一流的师资也就没有一流的教育,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当前绝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开办了艺术专业,这对改善目前高校教育学科结构、优化高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需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优秀的生源对优质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的艺术师资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育学生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境界、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艺术水平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是笔者在2008年对重点综合性大学艺术师资的一个初步的统计数据:清华大学艺术教师总数191人,其中教授55人;厦门大学总数161人,教授18人;四川大学总数108人,教授16人;吉林大学总数65人,教授14人;同济大学总数60人,教授10人;北京师范大学总数58人,教授20人;中国人民大学总数54人,教授10人;浙江大学总数40人,教授5人;武汉大学总数37人,教授6人;山东大学总数33人,教授5人;东南大学总数32人,教授10人;北京大学总数30人,教授10人;兰州大学总数30人,教授4人;复旦大学总数15人,教授5人;南开大学总数12人,教授4人;南京大学总数11人,教授7人。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这个数据与所在学校的专业设置数、招生数有很大关系,除了少数高校,绝大多数高校在师资总量、高级职称师资量方面严重不足,尤其是艺术学科带头人普遍匮乏,制约了所在大学艺术专业的长足发展;另外大部分综合性大学艺术师资在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亟待改善,也影响了所在高校艺术专业难以担当与其他专业相匹敌的学科建设的重任。
  教学场地与设施问题。艺术教育离不开相应的硬件,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突出问题。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得到初步解决,有艺术大楼的综合性高校: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一些大学的办学条件则相对落后,甚至很落后。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这些老牌的学校要建一栋艺术大楼太困难了。教学场地和设施毕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条件,光有大师没有大楼,笔者认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大家想想,现在的理工科的大师,有几个没有大楼?不历史地理解梅贻琦的“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笔者认为是错误的,甚至把大师与大楼对立起来,更是与历史的潮流不相符合。
    作者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教授

本文由用户:艺考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eli.yktime.cn/37850.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